人類唯一的出路: 變成人工智能(五)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Wait But Why(ID:wbwtimurban),作者:Tim Urban,翻譯:謝熊貓君,頭圖來源:東方IC
“太長不看”版概要:
1. 五萬年前的人類與如今并無本質上的差異,而沉淀了千年知識與智慧的人類巨靈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今的人類,可能會見證生物技術把人類壽命從自然意志中解放出來,交回到每個個體手中。
2. 人類巨靈將人類置于多個變革臨界點上,埃隆馬斯克認為研發出會思考的超人工智能將是人類迄今為止可能面對的最大的生存危機,最小化危機的策略就是推動人工智能朝“民有、民治、民享”的方向發展。
3. 應當警惕的是:當人類試圖創造的超人工智能進化到不再滿足于一直作為人類思想的延展,將可能擺脫人類的控制,使人類淪為“其他生物”的一員。
4. 在一個由人工智能和“其它所有生物”組成的未來,我們只有一條出路:“變成人工智能“。唯有實現人類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共生,人工智能才是真正屬于我們的,而我們與人工智能的整合程度也將是我們在充滿人工智能的未來能過的多好的關鍵因素。
大融合
想象一個外星探索者來到一個新的恒星系,然后發現這個恒星有三顆行星,每顆行星上都有生命。
第一顆行星和公元前一千萬年的地球一模一樣。
第二顆行星和公元前五萬年的地球一模一樣。
第三個行星和2017年的地球一模一樣。
這位外星人并不是原始生命方面的專家,但它還是繞著三顆行星轉了一圈,并用望眼鏡觀測了一下。第一顆行星上有很多水、樹和山,還有一些動物生命的跡象。它在非洲大草原上看到了一群大象,海洋表面看到了一群躍起的海豚,還有一些零散分布的小動物。
然后它來到了第二顆行星看了一下,小動物多了點,但并沒有多很多。它注意到了一個之前沒有的東西,那就是偶爾大地上會出現一些火光。
看得無聊了,于是它來到了第三顆行星。哇!它看到了飛機在大地的上空穿梭,大片灰色的土地布滿了高聳的建筑,海面上航行著各種船只,陸地上有橫跨整個大洲的鐵路,它還差點和一顆飛掠過的衛星撞起來。
它回家后,向別人這么報告它的發現:“兩個行星上有原始生命,第三個行星上有智能生命?!?/p>
我們可以理解它為什么會得出這個結論,可惜這個結論是錯的。
事實上,比較特別的是第一顆行星。第二和第三顆行星上都有智能生命,而且這些智能生命是一樣聰明的。如果把行星二上的一個初生嬰兒和行星三上的一個初生嬰兒調換,這兩個嬰兒都會在各自的新星球上正常長大,無縫地融入身邊的環境,他們是一樣的人類。
但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人類巨靈??!
你平常是不是會為身邊人類的平庸感到無趣,但是又為全人類的成就感到自豪呢?
這是因為,本質上,人類還是那些行星二上面的人。
把一個人類嬰兒丟給一群猩猩像人猿泰山一樣撫養,這個長大后的嬰兒會在森林里穿梭,會爬樹,會尋找食物,也會自慰。而我們每個人,其實就和這個嬰兒是一樣的。
全人類,則是一個超級智能、知識淵博、幾千年養成的巨靈,巨靈有75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是一個人類個體)。建造行星三的,其實是這個巨靈。
語言的發明讓每個人在死前都能把自己的知識匯總起來,匯總的知識越堆越高,直到有一天知識的高塔變成了建設文明的人類巨靈的腦。然后人類巨靈就開始不斷地發明新事物,并且越來越熟練。巨靈的核心驅動力是創造價值,而現在他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在往前邁進,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現在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神奇的歷史時刻。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我們可能活在兩個交流紀元的分界線上嗎?
事實上,我們處在很多歷史的分界線上。經過了十萬年的人類歷史,二十一世紀好像是地球生命從單行星紀元往多行星紀元跨步的時候了。這個世紀,一個地球種族也許能夠擺脫生物演化的力量,把基因改造的工作抓到自己手里。當今的人類,可能會見證生物技術把人類壽命從自然意志中解放出來,交回到每個個體手中。
人類巨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的力量能夠顛覆38億年的歷史,把我們放到了多個無法想象的變革的臨界點上。如果我們的外星探險家發現了一個和2100年的地球一模一樣的行星四,我敢保證它和行星三完全不同。
我希望你喜歡行星三,因為我們將要離開它了。不管我們愿不愿意,行星四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要總結一下埃隆馬斯克做的所有事情背后的一個共同主題,其實不難:
他想要讓我們為行星四做好準備。
他活在大局觀之中,他只會從最宏觀的視角去看事情。這就是為什么他是個與眾不同的夢想家,又如此著急的原因。
他并不是覺得行星四肯定不是個好地方,而是他覺得行星四有可能是個壞地方。他還意識到,現在活著的幾代人,不管他們自己有沒有意識到,將是首批在人類歷史上真正面對生存危機的人。
同時,現在活著的幾代人,也是首批有真實可能過上烏托邦生活的人——這個烏托邦甚至可能不存在死亡和稅收,行星四可能是我們的應許之地。
當你從很宏觀的視野來看這一切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次的賭注是難以企及地高。
而賭局的結果不是由概率決定的,而是由人類巨靈的意志來決定的。行星四的到來肯定是因為人類巨靈把它建造了出來,而行星四是天堂還是地獄,取決于人類巨靈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是怎么做的,而這段時間可能是150年,可能是50年,也可能只有25年。
不幸的是人類巨靈并不擅長把盡量多的人類盡量安全地轉移到一個盡量好的行星四上,人類巨靈只擅長把行星四以任何方式最快地造出來。
了解了這些后,埃隆馬斯克將自己的生命專注于影響人類巨靈,讓人類巨靈的驅動力盡量接近人類的長期利益。他知道他無法重塑人類巨靈,除非生存危機突然直接出現在了每一個人類的面前,而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通常已經太遲了。所以他決定把人類巨靈當做一只寵物。
如果你想要你的寵物狗學會坐姿,你會讓它對坐下的指令和獲得小獎勵產生關聯。對于人類巨靈來說,小獎勵就是一個供給和需求同步爆發的新產業。
埃隆馬斯克看到人類巨靈不斷把深埋地底的碳排放進碳循環中,他沒有請求巨靈不要排放碳(很多人浪費口舌地在這樣做),也沒有威脅巨靈好好愛護環境(很多政府試著這么做,成功有限),他造出了一款酷炫的人人都想要的電動車。汽車產業看到了客戶需求的偏移,于是在特斯拉發布第一輛電動車之后的九年,大牌車廠從幾乎沒有一家做電動車到現在幾乎每家都在做。巨靈收到了小獎勵,而它之后的表現也會隨之改變。
埃隆馬斯克發現雖然很多變革的臨界點快要到來,但是人類還是把自己的一切都押寶在地球上,于是他創立了SpaceX來研究火箭著陸。這項技術會把太空旅行的成本降低99%,使得把資源投入到航天產業變成巨靈的香餑餑。他的火星計劃不是要試圖說服全人類在火星建立一個文明來為人類種族存續上個保險,而是為了建立廉價的能夠常規穿梭在火星和地球間的貨船。只要這一步達成了,在巨靈的眼中,火星將會充滿了創造價值的機會。
但是對于埃隆來說,人類巨靈做的所有事情中最可怕的就是教計算機巨靈思考。對于埃隆和其他很多人來說,研發超人工智能是迄今為止人類可能面對的最大的生存危機。
要認識到這點并不難,智能使得人類能夠像神一樣統治其它所有地球生物,而這對于其它生物來說不是個很好的體驗。一個動物的任何身體部位只要有價值可以被創造,就會有大型的人類產業處理和販賣那些身體部位。我們有時為了娛樂的目的殺死動物。
但這一切對我們來說其實并沒有太多樂趣,我們只是在根據自己的理論走自己的路,我們內心并不仇恨或者想要傷害其他生物,只是這些生物和這個生態環境總是會擋著我們的路,而我們的行為有時會傷害到這些生物和生態。人類總是對自己的這種行為感到惱火,但是我們只是做了任何一個種族都在做的事情——利己。
其它生物面對的麻煩不是我們的利己心態,而是我們對其它生物有那么大的統治力,而這份統治力來自我們的智能優勢。
對于刻意創造可能會擁有比我們高(甚至高出很多)的智能的東西,充滿警惕是完全符合邏輯的。尤其這還是人類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沒有案例可尋也沒有經驗可談。
而這個事情的進展還相當快,埃隆馬斯克談到了谷歌的圍棋人工智能阿爾法狗:
“你看,阿爾法先是4:1擊敗了李世乭,然后現在它能和最厲害的50個棋手下棋,并且每盤都能贏。這中間也就一年時間?!?/p>
“現在這個進度只是在阿爾法狗這個人畜無害的東西上面,但是人工智能可以勝過人類的自由度范圍在增加(原本人工智能還只能下贏國際象棋),而圍棋可比國際象棋的自由度大點,如果你讓人工智能玩英雄聯盟或者Dota 2這些自由度比圍棋更大的即時戰略游戲,它一時還比不過人類,但是它早晚會超過人類的。然后就是現實生活了,這是自由度最高的系統?!?/p>
因為上面提到的原因,這些事情讓他很擔憂:
“過去幾年我開始意識到,人工智能很顯然會超越人類智能很多。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風險會因此爆發,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是人類無法控制的。而這個爆發點過后,要么是一小撮人壟斷了人工智能的力量,要么是人工智能叛變,或者其它類似的情況。這些事也許不會發生,但是它們是有發生的可能性的。
但在人類巨靈的角度來說,“集體意志并不因為人工智能的危險而轉移?!?/p>
2015年當我采訪埃隆馬斯克的時候,我問他是否會參于建造超級人工智能,他回答說:“我的真實想法是我們不應該造出一個超級人工智能?!倍斘抑筇岬?,建造一個比自己聰明的東西好像確實是個達爾文錯誤(我從Nick Bostrom那里借鑒了這個詞),埃隆回應道:“我們會因此集體贏下達爾文獎的?!保ㄗⅲ哼_爾文獎獎勵“通過愚蠢的方式毀滅了自我,為達爾文理論做出深遠貢獻”的人)
兩年后的今天,他是這么說的:
“長久以來我一直試圖提醒大家關于人工智能的危險,但是顯然沒什么用(苦笑),所以我決定我們只能幫助人工智能往好的方向發展了?!?/p>
他接受了現實——人類巨靈會一直努力喚醒計算巨靈,直到它真的醒來的那一天。這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不管別人怎么說,沒人知道計算機巨靈學會思考后會發生什么。在我之前關于人工智能的長文中,我談到了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超級人工智能會幫我們解決所有問題,另一種認為我們就是一群把我們不懂的炸彈當玩具玩的小孩。
我至今還不知道我究竟更偏向哪一邊,但是為了最壞的可能性做好準備,做一切能提高我們生存機會的事情,是比較理性的做法。很多專家認同這種邏輯,但是現在對于建造安全的超級人工智能并沒有一個共識,有的只是一群自認不知道答案的人給出的意見。是啊,誰又會知道怎么為一個他們不能理解的未來做好防護措施呢?
埃隆馬斯克承認他也不知道答案,但是他正在策劃一個能給我們最大勝算的計劃。
埃隆馬斯克的計劃
阿伯拉罕·林肯說出下面這句話的時候還是蠻得意的: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當免于凋零”。
這句話確實寫的不錯?!懊裼?、民治、民享”是民主的核心思想。
可惜,“民”不是那么讓人愉快,所以民主也常常不是那么愉快,當然這種不愉快和其它選擇比起來還是好很多的,埃隆馬斯克是這么說的:
“保護集體很重要。丘吉爾說過民主是所有政府體系中最不壞的。如果你有柏拉圖的賢者王做國王當然好??上Т蟛糠值莫毑谜卟皇琴t者王,相反的,他們都很糟糕?!?/p>
也就是說,民主就好像躲在陰溝里逃避野獸一樣。
在人生中,有很多時候可以冒險賭一下最好的結果,但是當賭注無比地高的時候,正確的做法其實是保守一點。權力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所以雖然民主本質上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平庸,但是按照埃隆的說法,“不管大家對一個總統多不滿,你在美國估計找不到多少人愿意由一個獨裁者來取而代之?!?/p>
既然埃隆把人工智能看作最終的權力,他把人工智能的研發看作一個必須要“保守一點”的情況。所以他對于最小化人工智能帶來的生存危機的策略是人工智能的力量應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
為了在人工智能領域推廣這個概念,埃隆從多個角度切入。
對于民治和民享的部分,他和Sam Altman建立了OpenAI,一個“非盈利性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致力于發現和建立通往安全的人工智能的道路?!?/p>
通常,當人類做一些新鮮事情的時候,最開始都是一些有創新意識的先驅們帶頭,當他們獲得成功后,一個新的產業就建立了,人類巨靈就會進入其中,把先驅們建立的東西作為基礎,發展壯大。
但是如果這些先驅做的是創造一個擁有無比統治力量的魔法棒,而且這個魔法棒還能防止其他人造出類似的魔法棒,那就有點不好辦了,是吧?
而這其實就是埃隆對于現在的早期人工智能研發的看法。既然他不能阻止人們研發魔法棒,他的解決方法就是建立一個開放、合作、透明的魔法棒研發實驗室。每當實驗室發現一個新東西時,他不是像其它公司一樣把這個新發現私藏起來,而是把發現公開給所有人知道,供其他研發魔法棒的人借鑒。
這樣做當然存在問題,因為壞人也在造魔法棒,而你肯定不希望壞人最先造出魔法棒來。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壞人也能從這個實驗室公布的發現中獲益。這是個挺嚴重的問題。
但是這個實驗室同時也助力了其他數百萬想要做魔法棒的人。這給那些秘密研究的行業先驅們造成了很大的競爭壓力,使得沒有哪個發明家能比其他任何一個人早很多的造出魔法棒。最可能的結果是,當第一個魔法棒被造出來的時候,還有其它成千上萬個不同人出于不同目的制造的功能不同的魔法棒也快造完了。
如果魔法棒的出現不可避免,那么埃隆認為,至少讓很多人都有魔法棒,而不是只有一個人有著無邊的法力。他是這么說的:
“如果每個人都來自氪星,那再好不過。但如果只有一個人來自氪星,也就是只有一個超人,而超人恰巧和希特勒一樣壞,那我們就麻煩了?!?/p>
更寬泛地說,單個先驅的魔法棒可能是造出來滿足他自己的需求和目的。當我們把未來的魔法棒制造產業變成一個集體事業,出于各種需求和目的的魔法棒都會被制造出來,使得世界上的魔法棒的能力能夠更好地代表大眾的需求。
就和民主一樣。
尼古拉·特斯拉、亨利·福特、萊特兄弟和圖靈大幅領先其他人,然后帶來超前的改革,問題不大。但是當你的發明具有無法想象的力量的時候,你可不能讓先驅們隨便把東西造出來,這么搞就賭地太大了。
OpenAI致力于把人工智能的研發給民主化,讓整個人類巨靈在先驅階段就參于進來。埃隆是這么總結的:
“人工智能肯定會大幅的超越人類的智能。人工智能會與人類的意志息息相關,尤其是如果和很多人的意志相關的話,它產出的結果肯定也是很多人類所想要的,因為它會是集體人類意志的結果?!?/p>
所以,現在我們能讓早期的人類級別或者高于人類級別的超級人工智能達到了民治和民享,這大大降低了人工智能被單個壞人或者一小撮壟斷人群所掌控的機會。
現在我們要看看怎么做到民有。
這應該不難吧?人類巨靈創造超級人工智能的原因和創造汽車、工廠機械和計算機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作為自身的延展,能把自身的一部分工作外包出去。汽車代替我們的雙腳走路,工廠機械代替我們的雙手工作,計算機則幫助我們儲存信息、整理和計算。
造出能夠思考的計算機會是我們至今為止最偉大的發明,它能幫我們把思考這個最重要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工作也外包出去。思考是我們建造的一切東西的根源,想象一下,創造出一個超級智能的思想延展將會帶來的力量。人類的延展從定義上來看肯定就是屬于人類的,也就是民有,是不是?
并不是。
高端人工智能和其它的發明可不一樣,其它的技術產物都很擅長服務那些它們被建造出來的目的,但是歸根結底它們是沒有思想、智能有限的機器。我們試圖創造的人工智能會很聰明,像人一樣聰明,甚至像一個極端聰明的人一樣聰明。這在本質上和我們之前創造出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默認原本的規則還會依然適用。
一直以來,我們創造出來的技術歸屬于我們,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個道理明顯到把它寫出來都顯得有點多此一舉。但是如果我們造出一個比人更聰明的東西,它會不會那么容易的被控制呢?
有沒有可能,一個比地球上任何人類都更加聰明的東西,不會滿足于一直作為人類的延展,即使這是它最初被創造出來的目的?
我們不知道最后事情會朝什么方向發展,但是承認這些可能性的存在是合乎邏輯的。
而如果事情真的朝我們擔心的方向發展的話,那我們的麻煩就大了。
正如人類這個歷史案例所揭示的,當這個星球上出現了一個比其它所有生物都聰明的東西的時候,它對于其它所有生物來說都是個很糟糕的事情。如果人工智能變成這個星球上比其它所有生物都更聰明的東西,而它并不是真正的屬于我們,而是屬于它自己的話,我們就變成了“其它所有生物”的一員了。
所以不讓人工智能的力量落入一小撮壟斷者手中確實是個問題,而OpenAI正是負責解決這個問題的。但是這個問題和人工智能不受人控制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是讓埃隆晚上難以入眠的困擾,在他看來超級人工智能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而當這個時刻到來的時候,人類不淪落為“其它所有生物”的一員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在一個由人工智能和“其它所有生物”組成的未來,我們只有一條出路:“變成人工智能?!?/strong>
還記得前面我們提到了要的要完全明白在腦內裝一定魔法帽能給你帶來的改變,你首先需要明白的兩點事情嗎?
1)這是個很難理解的想法
2)這是個超級瘋狂難理解的想法
現在我們就要來談談第二點了。
這兩點其實講的是埃隆馬斯克把魔法帽成為腦的數字第三層的背后含義。第一點,我們已經討論了,就是說全腦接口和把設備放在腦中是一回事,因為它把腦變成了一個設備:
你的設備給了你半機械人的超能力,也給了你通往數字世界的窗口,你腦中的魔法帽的電極陣列是新的腦結構,連接了你的邊緣系統和皮質。當你體驗邊緣系統的時候,你不是在體驗那個物理系統,而是在和其中的信息做交互。
但是你的邊緣系統、皮質和魔法帽只是硬件而已。物理系統中的那些活動才能真正的對你產生效果,讓你感覺憤怒、恐懼、饑渴和饑餓。
皮質也是一樣,這塊包裹著你的大腦的餐巾儲存和整理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本身才是你思考、看、聽、感覺事物時候體驗到的。視覺皮質本身不為你做任何事情,是傳到到視覺皮質的光子信息給了你視覺的體驗。當你回想起一段記憶的時候,你不是在查找神經元,而是在查找神經元中儲存的信息。
邊緣系統和皮質本身都只是灰質,灰質中流動的信息才是真正構成你的內在個性、猴子腦和理性腦的真正材料。
那這對于數字第三層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雖然在你腦內的電極陣列是物理設備,你真正會體驗到的數字第三層是在物理設備中流動的信息。
就好像邊緣系統的感覺和沖動,以及皮質的思想和內心聲音,對你來說就像自己內在組成的一部分一樣,你魔法帽里的流動的那些信息對你來說也會像內在組成的一部分。
埃隆馬斯克對魔法紀元的愿景是,在魔法帽的眾多功能中,它的一個核心功能是作為人腦和云端定制化人工智能系統的接口。他相信這個定制化人工智能系統在你的內心就會和邊緣猴與皮質理性人一樣,是你的內在人格的一部分:
“我認為,可以想象的是,肯定存在一種方式讓你覺得數字第三層是你的一部分。它不是你臨時外包自身的一個載體,它就是你?!?/p>
理論上這個說法是講得通的,雖然你用皮質做你大部分的“思考”,但是當你餓了的時候,你不會說:“我的邊緣系統餓了?!蹦阒粫f:“我餓了?!蓖瑯拥?,當你試圖解決問題,而你的云端人工智能系統幫你找到答案的時候,你不會說:“我的人工智能幫我找到了答案?!蹦阒粫f:“哈哈,我找到答案了?!?/p>
當你的邊緣系統想要偷懶,而皮質想要努力工作的時候(有拖延癥的各位很熟悉這種情況吧),你并不會覺得是在和一個外在物體辯論,而是你自己在掙扎著做到自律。同樣的,當你想到一條工作策略,而你的人工智能系統不認可的時候,感覺會是一場自己內心的辯論,而不是你和另一個人在你腦內的辯論,而這場辯論的感覺和思考差不多。
在理論上確實是這樣的。
但是當埃隆馬斯克第一次和我提起這個概念的時候,我總感覺哪里不對。不管我怎么試圖去理解,我總是試圖用熟悉的概念來套這個新概念——好比一個人工智能系統在我腦內說話,或者一個可以和我共同死開的人。在這些理解中,人工智能仍然像個和我交流的外部系統一樣,而不像我自己。
直到一天晚上我在寫這篇稿的時候,我讀到一些埃隆關于這個概念的說法,我才恍然大悟——人工智能就是我,完完全全的我。
但是第二天,我又糊涂了。我試圖把這個頓悟的靈感解釋給一個朋友,然后我們兩個都糊涂了。我又回到了“好像它并不會真的變成我,而只是和我交流而已”的理解。從那之后,我就在想明白和糊涂之間反復。和這最相似的經歷是之前思考相對論的時候,我時而覺得時間確實是相對的,時空是個單一事物,當你移動地足夠快的時候時間當然過得比較慢;時而我又覺得我剛剛在想的都是啥?
成為人工智能這個點子非常難以理解,因為它結合了兩個很難的概念:
1.腦機接口以及它給你帶來的能力;
2.通用人工智能。
今天的人類并不能很好的理解這兩個概念,因為想象力再豐富的人,想象的基礎也是生活的經歷,而這兩個概念是全新的,沒人經歷過的。這就好像要想象一個你沒見過的顏色一樣難。
所以當我聽到埃隆談起這些信念的時候,我一半相信我自己的理解,一半則是他說啥就是啥。我在這兩種情況中不斷反復。當然埃隆可能是那種七歲就能對時空有很本能了解的天才,并且他現在是個知道怎么殖民火星的天才,所以我還是偏向于相信他說的。
而他反復強調的就是帶寬很重要。從讓魔法帽很有效的角度來看,帶寬很重要很容易理解。但是埃隆相信在和人工智能交互的時候,高帶寬不只是有效的,還是決定我們是能夠“成為人工智能”還是滿足于“使用人工智能”的基本決定因素。下面是他的思路:
“(現在的)挑戰在于交流的帶寬太低了,尤其是輸出部分。當你通過手機打字來輸出的時候,你用兩個拇指在很慢的移動觸摸。這交流速度太慢了。當帶寬很低的時候,你和人工智能的整合會非常弱。當非常低的帶寬是限制因素的時候,這一切都沒有什么意義。人工智能將會自行其事,因為和你交流太慢了。
交流的速度越快,你和人工智能的整合越好;速度越慢,整合越差。而當我們和人工智能分的越開,人工智能就越不屬于我們,也就越可能背叛我們。如果所有的人工智能都和我們分離,又比我們都聰明很多,又怎么能保證它的強大功能不和人類的利益相沖突呢?
如果我們能和人工智能共生,人工智能就是屬于我們的,因為人工智能就是你,它和你的皮質的關系就會像你的皮質和邊緣系統的關系一樣?!?/p>
埃隆覺得交流的帶寬是決定我們和人工智能整合程度的關鍵因素,而我們和人工智能整合的程度又是我們在充滿人工智能的未來能過得多好的關鍵因素:
“我們面臨的選擇是要么被人工智能遠遠拋在后面,變得一無是處,好像寵物貓一樣;或者可以和人工智能融合共生?!?/p>
然后埃隆又說:
“對了,寵物貓其實算是個比較好的結局了?!?/p>
因為我們不知道超級人工智能降臨的時代,世界上的人工智能會是怎么樣的,所以通過和人工智能整合來保護我們這個種族是個比較容易的概念。我們在人工智能時代面臨的威脅可能來自壞人控制人工智能,或者不認可人類價值觀的人工智能叛變。
而如果有數百萬人能夠控制世界上一小部分人工智能力量,這部分人就可以和人工智能共同思考,能免于人工智能的加害,也可以通過和人工智能的整合來從本質上理解人工智能,這樣一來人類就不會那么脆弱。
相反的,人們會充滿力量,這也有點嚇人,但是就像埃隆所說的,如果每個人都是超人,就會有很多力量的制衡,那么單個超人就沒法造成大規模的破壞。我們也不會輕易地失去對人工智能的管控,因為到時人工智能將會廣泛地被分散開來,服務不同的目的。
于是時間就變得格外重要了,埃隆特意強調了時間:
“這個方向的發展速度非常重要。我們不想在超級智能被創造出來的很久之后,才能造出有融合功能的腦機接口?!?/p>
當我想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唯一不確定的就是一個全腦接口是否真的能夠解決整合的問題。我把這個疑惑拋給了埃隆,并指出我們的思考速度和計算機的思考速度還是會有差距的,他回答到:
“是的,但是通過把帶寬提高幾個數量級,會讓差距變小,這個方向是沒錯的。這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方向是正確的。如果真的要往一個方向走的話,為何不朝這個對的方向走呢?”
這就是為什么埃隆馬斯克創辦了Neuralink。
他創辦Neuralink來加快我們進入魔法紀元的速度,用他自己的說法,在魔法紀元的世界,“每個想要獲得人工智能延展的人都能得到一個,這樣就會存在數十億個人類和人工智能的共生體,一起為人類的未來做決定?!边@樣的世界,人工智能才能真正的變成民有、民治、民享?!?/p>
我猜讀完了這幾萬字后,你也許會相信文中這個瘋狂的世界可能真的會是我們的未來,你也可能依然拒絕相信。我現在是兩種情緒都同時存在。
但是那些瘋狂的部分不是真正讓你難以相信的原因。記得嗎,1750年的老王看到2017年的世界嚇尿了。我們的未來肯定會變成讓我們難以承受般神奇,唯一的差別是,我們現在前進的加速度比1750年的時候更快。
被未來嚇尿這個概念和我們的集體智能的神奇魔力有關,但它同時說明了我們本能的不靠譜。我們的思維能力是在進步還像蝸牛一樣慢的時代進化出來的,所以我們的思維硬件是按照那種蝸牛的速度校準的。如果我們不能主動地跨越我們本能的認知,單純因為未來很神奇而拒絕相信未來,我們就是在自我欺騙了。
現實是我們在一條通往慘烈目標的慘烈道路上狂奔,沒有人知道我們到達的目的地長什么樣。很多人覺得光是想想就很嚇人了,但是我覺得這反而很刺激。因為我們出生的這個時代,讓我們不需要像普通人一樣過普通的生活,而是可以像活在驚悚電影中一樣。
有些人理解了這些背景知識,然后選擇像埃隆馬斯克一樣來幫這部電影創造一個好的結局,讓我們感謝這幫人。我則更愿意做個熱心觀眾,坐在座位上邊看電影邊幫電影中的好人們加油。
不管怎樣,我覺得時不時的爬上樹頂遠眺下不同的觀點,來提醒我們自己所處在的這個神奇的時代,還是很不錯的。還有很多可以被攀爬的樹,咱們下次在另一棵樹上再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Wait But Why(ID:wbwtimurban),作者:Tim Urban,翻譯:謝熊貓君
本文作者Tim Urban是埃隆馬斯克(特斯拉/SpaceX創始人)強烈推薦的科技博主。他寫的AI文章是全世界轉發量最高的。他的粉絲還包括: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 COO謝麗桑伯格等。Tim也是TED演講平臺上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演講者之一。
相關推薦
人類唯一的出路: 變成人工智能(五)
人類唯一的出路: 變成人工智能 大融合(四)
人類唯一的出路:變成人工智能(三)
人類并不擅長開車,“人機共駕”才是出路?
人工智能會脫離控制、毀滅人類嗎?
一個人工智能的自述:人類帝國的覆滅
“黑五”在線消費額再創新高,但亞馬遜并非唯一的贏家
當人工智能成為藝術工具,人類的創造力如何長存?
諾貝爾獎得主George Smoot:AI意識覺醒,人類淪為機器奴隸,《西部世界》變成現實?
人類與人工智能的“新型契約”
網址: 人類唯一的出路: 變成人工智能(五) http://www.bimbinganhajiumroh.com/newsview4792.html
推薦資訊

- 1人類唯一的出路:變成人工智能 3560
- 2報告:抖音海外版下載量突破1 3415
- 3從商品到罰單 二維碼騙局襲向 3245
- 4“東非小中國”與中國有多遠 3202
- 5人類唯一的出路: 變成人工智 3136
- 6移動辦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3101
- 7硅谷早知道第三季丨07 是的 3069
- 8馬云:阿里巴巴沒人敢跟我打賭 2989
- 9文物建筑修壞了,比不修更糟糕 2860
- 10籌謀反擊:為何Faceboo 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