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發瘋的大學生,都是畢業論文害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網易數讀 (ID:datablog163),作者:阿離,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如今,正是春意萌動的人間四月天,但正值青春的準畢業生們卻困在了宿舍里,一半在肝論文,另一半則在補通宵肝論文的覺。
如果你問大學生,大學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可能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寫論文!
從寫文獻綜述、構思提綱,到問卷調查、設計實驗,收集處理數據,最后落筆排版,每個環節都充斥著各種未知變數,考驗著學生們的承受力,可謂是步步驚心。
而終于像拼拼圖一樣湊出了論文,還要如臨大敵般地接受導師從垃圾堆里挑可回收物的“終審判決”??偠灾?,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寫論文從提筆開始,每一步都是劫難。
一、天臨五年,不共戴天
大學生寫論文從來都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只不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老師和學生一直保持著某種“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默契,水水就過去了。
但是自從翟天臨事件發生之后,一切就都變了天。
2019 年 2 月,翟天臨的一句“知網是什么”,直接讓畢業論文審查和查重的嚴格程度上了幾層樓。人們也因此將 2019 年加封為“天臨元年”,以紀念這一改變大學生命運的事件。
從當年起,教育部就不斷出臺新政策,健全論文審查制度。而具體到各高校,就只可能“加碼”執行。
例如,從 2020 年開始,廈門大學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重復率的要求,直接從 20% 降到了 10% [1]。2021 年開始,北京師范大學除了對學碩畢業論文抽評外,也開始試行對專碩畢業論文抽評 [2],還有網友還反映自己學校要求課程論文也要查重。
在“我們一起寫論文”“畢業論文交流小組”等幾個豆瓣小組里,對于寫畢業論文難度的叫苦和吐槽,也是從 2019 年底開始原地起飛。
那時正值開題答辯,這可能是大學生們第一次感受到,答辯組老師們嚴格起來不是在開玩笑的。
數據顯示,每年關于畢業論文的叫苦聲量,都會在上一年交代撰寫開題報告的十月份左右,迎來一個小高峰,到三四月的中期答辯,也是肝論文的攻堅期時觸頂,并在五六月結題畢業后回落,然后重新迎來一波苦難的畢業生,開始新的循環。
在微博廣場,翟天臨相關話題里的討論數也呈現出類似的月份趨勢變化。
絕大多數的訴苦來自為論文熬夜降重的學生,在每個無眠的夜晚,總有人沉痛地體會到屈原被放逐的心情,以至于發出了“路漫漫其降重兮 ,熬壞身體費錢兮 ”的絕唱。
各種陰陽怪氣的 emoji,更是充斥了這個畢業季學子們的“打卡勝地”,讓人忍不住想問問翟天臨現在是否知道知網是什么了。
翟天臨之所以至今成為眾矢之的,不僅在于讓學生寫論文的難度和壓力倍增,更是氣憤在自己寒窗苦讀才能考上心儀大學的同時,有人卻能輕松造假上名校,最終苦的還是大學生。
當然,抱怨歸抱怨,大學生也知道水論文時的抄襲和剽竊,本來就不道德,也不合法。
除了在翟天臨相關話題里發泄和訴苦以外,這片傷心地實際上也成了人們取暖安慰的樹洞。
大家在這里吐完苦水的同時,也彼此加油,隔空擁抱。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相互鼓氣,讓準畢業生們得以擦干淚水,收獲繼續肝論文的能量。
正如一位網友評論的“翟天臨我都快忘了,但你們居然對他念念不忘”。是啊,年年有人恨天臨,但沒有人年年恨天臨,熬過去就好了。
二、肝論文,為什么那么難
不過,既然大家都說寫論文難,那么到底難在哪呢?
從網友們的反應來看,最難的還是答辯時面對導師的唇槍舌劍:“你的研究打算怎么開展?”“你的研究有什么創新點?”“你的研究有什么意義?”大部分學生只是開了個題,就已經被口誅筆伐到體無完膚。
其次是難在降重。當你滿心歡喜掏了幾十塊錢查了重,卻只換來一頁又一頁的標紅,那感覺簡直就像在看病危通知書。本來字數就剛好過線,只能來回刪補,重新湊到字數和查重率都達標。
畢竟萬事開頭難,讀文獻,找選題,寫文獻綜述,就已經難倒了一片人。
往往像無頭蒼蠅一樣看了幾十篇論文,可能都想不出一個選題。有時突然冒出一個點子,自以為驚為天人,結果上知網一查,早在十幾年前就被人做爛了。
最后,排版和格式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僅在網上搜索“ Word 排版”,可以找到很多代排網站,在豆瓣小組里,花錢請人排版的人,也比比皆是。是的,堂堂大學生,最后敗在了 Word 排版上。
如果說肝論文過程中有“三座大山”,選題開題和查重定稿還只是前后容易越過的兩座。真正橫亙在學生順利畢業前的難題,還得是數據。
收集數據時,學生不僅要掌握學術技能,還要有生活技能加持,既要勤儉持家,又要笑臉相迎。
做調查的人把問卷發到朋友圈和各個微信群里,還得省著錢發紅包求人填;做行為實驗的人,每天忙于找被試,發完實驗費后還不忘帶一句“下次再來”。
處理數據更是未知的噩夢。為了搭建數據模型,學會數據分析軟件,所有專業的盡頭都是計算機,可“p=0.06”的詛咒,仍然每夜都可能讓做實證研究的學生從夢中驚醒。
最后,無論是開展質性研究還是量化研究,為了解釋數據結果,學生都要在理論的海洋里皓首窮經。
同樣在寫論文的同學們,不同專業面臨的困難也不盡相同。
比如,醫學生需要申請到小白鼠做實驗才能得到數據;農學生可能要在田間地頭種植作物來進行研究,甚至可能發生玉米被偷而不得不延畢這種事。
一些新聞學子則面臨高校將畢業論文改為畢業設計的決定,不得不頂風冒雪,披星戴月,扛著一堆設備外出采訪、拍視頻……
總之,“幸福的準畢業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準畢業生各有各的不幸”。
三、論文肝不動了,我選擇延畢
在肝論文的艱難征程中,不僅學生寫得難,老師看得更難,這簡直是一個互相傷害的過程。
導師批改后的論文,常常紅字批注比正文的黑字還多。批注文字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也是一頁比一頁少,只有最后的致謝被導師點評為全文最好的一部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導師看論文時,從拿起屠刀到立地成佛的過程。
有的學生寫作英文論文時,名詞單數搞錯寫成復數,被導師批注“去s”,一時不知道導師是不是在指桑罵槐。
大學生寫論文邏輯錯亂、東拼西湊、標點錯用、病句百出、“的地得”不分等問題再常見不過。但是不會寫論文,其實也不能全怪學生,畢竟很少學校專門開設論文寫作課。
2018 年清華大學首開《寫作與溝通》必修課就曾一時引發熱議。也是在 2018~2019 學年,麥可思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臨近畢業的本科大三學生都希望得到論文指導。
調研結果也切合豆瓣小組成員吐槽的痛點,學生最希望得到選題方向的指導,其次是想知道如何撰寫論文和如何通過答辯。
近些年,已經有一些高校積極探索開設寫作課。
2018 年 10 月,浙江農林大學《大學寫作》課程正式開講,2018 級求真實驗班的學生成為首批課程學習者[3]。2019 年復旦大學也首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學術論文寫作系列講座 [4]。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戚學民認為,全國有條件的高校都應開設“論文寫作課”,目前國內的大學大多還沒意識到寫作課的重要性,也沒有動力去開設 [5]。
如果論文實在是改無可改,導師最終只能要求學生從頭再來,這時學生就可能不得不被迫延畢,甚者還會被辭退。
2020 年 6 月,四川大學就曾一次性將上百名研究生退學,理由是他們未能在學校規定年限內完成學習任務 [6]。
如今考研大軍人數還在逐年增加,大多都希望推遲幾年再遭受“社會的毒打”。但考研難,讀研更難,可能在正式開學前,大學生就已經要進組,開始為完成畢業論文做準備了。
近十年,無論是博士、碩士還是本科,畢業率都有下跌的趨勢,尤其是碩士生按期畢業率的降幅格外突出。
但現在,或許是出于對自己能力不足,難以面對就業壓力的擔憂,或許是希望保留應屆生身份等原因,以求“二戰”考研考公,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開始主動選擇延畢。
小紅書上,不少研究生都在討論延畢經驗,多數人是在論文盲審前妥善規劃好了延畢,有人還聲稱自己為了延畢刻意掛科。對于主動延畢的選擇,有網友表示——
終于不再煎熬了,心里的大石頭落地了,延畢就延畢吧,多享受一年大學生活,變成 2023 屆應屆生了,還能參加今年秋招不是挺好的嗎,錯過報名的六級考試也可以再報名了。雖然其實還是有點點不好受,但是這個住的地方有著落了,心里好受多了,不用向家里要錢去外面租房子了,畢竟實習工資可能就剛夠每個月吃喝的。畢設做不完也不用做了。
如今,恐怕大家不是在“卷”論文,而是延畢的名額大家都在“卷”了。
參考文獻:
[1] 廈門大學研究生院. (2019). 關于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的通知.
[2] 北京師范大學教務部. (2021). 關于進一步嚴格規范學位審核工作的通知.
[3] 陳勝偉. (2018). 浙江新聞:浙農林大首開《大學寫作》課 培養邏輯思維提升人文素養. Retrieved 5 April 2023 from https://www.zafu.edu.cn/info/1012/81608.htm.
[4] 彭德倩. (2019). 大學生也要上“作文課”?復旦300人大教室擠得幾乎腳都插不進. Retrieved 5 April 2023 from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39754.
[5] 戚學民. (2021).寫作訓練與寫作水平. 抗日戰爭研究(04), 10-16.
[6] 張雨. (2020). 川大清退上百名研究生 他們為何會被清退?. Retrieved 5 April 2023 from http://edu.china.com.cn/2020-11/13/content_76906040.htm.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網易數讀 (ID:datablog163),作者:阿離
相關推薦
憂慮就業形勢與內卷化的同時,誰來關心他們的畢業論文?
林黛玉發瘋文學背后的流量密碼
互聯網秋招大戰中,大學生無法支配的人生
電子煙的罪與罰:出來混的,都是要還的
大學生職前教育市場的三個反思
千字1.5元、研究生學位論文3次免費,知網開放個人查重服務,網友:「畢業了才開放」
大學生迎最難就業季,選擇慢就業的人多了起來
手機門店深受“疫”害,與其苦等客流,不如轉型線上
校園零售:現在的大學生是怎樣購物的?
被低估的信用卡人均持卡量
網址: 人均發瘋的大學生,都是畢業論文害的 http://www.bimbinganhajiumroh.com/newsview70501.html
推薦資訊

- 12023年起,銀行存取款迎來 8417
- 2人類唯一的出路:變成人工智能 3875
- 3報告:抖音海外版下載量突破1 3668
- 4從商品到罰單 二維碼騙局襲向 3404
- 5“東非小中國”與中國有多遠 3342
- 6人類唯一的出路: 變成人工智 3315
- 7移動辦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3297
- 8硅谷早知道第三季丨07 是的 3207
- 9馬云:阿里巴巴沒人敢跟我打賭 3125
- 10文物建筑修壞了,比不修更糟糕 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