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怎樣才能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只特立獨行的Eric(ID:EricDai1992),作者:一只特立獨行的Eric,原文標題:《80、90后,在職場上還有多少〈贏〉面?》,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前言:只能靠自救
當下,不少人都在期待00后進入職場,整頓各種不良現象,包括:打壓式溝通、表演式加班、惡劣的嫡系文化等等。
這種期待有一個假設,即:“更小的債務壓力足以支撐這代人活出真我”,但事實是,他們在收入端面臨更糟糕的“供需關系”:2013年全國有176萬人考研,2023年已經增長至474萬。
受困于學歷大貶值的代際里,00后從實習階段就陷入內卷,《財經》調研到部分中介機構為在校生提供內推騰訊、阿里的實習機會,價格甚至炒高到3萬元。你想想,他們花了這么多錢才進來,不卷我們已經很善良了,還想依靠他們整頓職場,無異于與虎謀皮。
歸根結底,我們80~90后只能自救:一部分靠《灌籃高手》打雞血(感性),一部分靠杰克·韋爾奇的職場方法論——即在用人方面,頭腦里沒有任何桎梏,完全打破等級、門戶、輩分之見(理性)。
安西教練:櫻木,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等于提前結束了,圖源:《灌籃高手》
杰克·韋爾奇在GE做了二十年CEO(1981~2001),把這家創始于愛迪生之手的百年公司打造為世界一流的多元化集團,作為頂尖的職業經理人,韋爾奇在《贏》一書中講述了非常多“職場與管理”的要義。
很遺憾今年才讀到,如果早幾年閱讀應該會有更好的職業發展。接下來,就書中一些重要觀點做整理與延展。
一、“贏”是一切的基礎
職場上我們常常拋出很多問題,例如:
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組織中聚焦做事?
如何把員工的自驅力激發出來?
如何在“敢于創新”與“結果可控”之間做好平衡?
這些具體的問題成千上萬,不過絕大多數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怎樣才能贏?”
我認為贏不僅僅“好”,而且是真正的“偉大”。因為當公司贏利的時候,人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對成功企業的每個員工來說,他們在市場上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和創業機會——杰克·韋爾奇
強調“贏”的重要性看似是廢話文學,但實際在團隊具體的管理事務中,管理者往往會階段性忽略。
例如:高壓下的情緒失控,就會讓決策的目標從“贏”轉向尊嚴的維持 or 單純勝負欲的較量,所以一個情緒管理不佳的人就很難持續地“贏”;直到看完這本書,我才真正明白這個道理。
在過往的九年里,我最難平衡好的就是:“決定要做好一件事,就會投入200%的精力去做,但一旦關鍵過程/結果失控,將非常難以接受,隨即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里?!?/p>
這種時刻,一般也是我離“贏”最遠的時刻;導致自己在逆境中不缺爆發力,缺的是準確、合理的判斷力,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就很難再有更好的發展。
必須要學會說服自己,即使目前看起來困難重重,但是你為了“贏”,就得繼續向前而不是回頭;如果你“贏”不了,團隊的伙伴們就不會變得更好。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所有的怒火、“委屈”,都需要被肩上的責任蓋過去。
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并要感染他人;永遠不要把自己當作受害者;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保持快樂——杰克·韋爾奇
二、GE:361的開創者
我一直以為361是阿里獨創的績效體系,其實GE很早就開始實踐了,該制度的目的是避免大鍋飯,把激勵資源(晉升/漲薪/股票等)配置到優秀的人才身上。
注:阿里“361”制度,是指績效考核評分(5分制)中優良差的占比,其中3.75分~5分的員工占比30%(高額激勵),3.5分~3.75分的員工占比60%,3分~3.25分的員工占比10%(面臨淘汰)。
但阿里近十年的經歷也證明了:在企業能持續“贏”的時候,361制度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推進器,但一旦進入行業/企業的逆周期,該制度很容易產生過度的內耗。
在評價361制度時,杰克·韋爾奇提到:公司的經理人要清楚地辨別出,哪些員工或哪些業務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哪些表現最差;他們要扶持強者的成長,把缺乏效率的部分剔除出去,只有這樣,公司才能爭取“贏”的結局。
經理人根據業績把自己的員工劃分為以下三個類別:最好的20%、中間的70%以及最差的10%。
激勵明星:把員工的區別考評政策落到實處,那么最拔尖的20%就應該大加獎勵,包括獎金、股票、晉升、培訓以及其他各種物質和精神獎勵。在公司的區別考評中,絕對不能怠慢明星員工,他們是最優秀的人,應該得到相應的待遇。
激發團隊:對中間的70%,應該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他們對任何公司都有巨大的價值,如果離開他們的技能、活力和責任心,經理人恐怕難以履行自己的職責。
在20–70–10的比例劃分中,他們構成了對經理人的主要挑戰和風險——保持中間70%的能動性和工作激情。
因此,對這70%的人適用的管理方法更多是培訓教育、積極的反饋和有周全考慮的目標設定。如果發現這個群體當中的某些個人具有特別的潛力,那么可以把他們調動到不同的業務或職位上,以增進他們的經驗和知識,并檢驗其領導才能。
合理淘汰:對考評結果最差的10%,他們不得不離開?!叭绻蹦阌幸恢拐\的員工隊伍、有明確的工作期望、科學的工作評價程序。要注意,“如果”是個重要的前提條件,但顯然這也應該是每一個人所追求的目標。
三、如何定義領導者?
你在職場上遇到的大部分管理者,其實都不屬于“領導者”的范疇,因為他們中的不少人陷入爭權奪利,還沒有時間去領導他人。
對“領導者”的定義有很多種:
有些觀點認為,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差異,在于激發團隊的能力,領導者往往能帶領團隊打破僵局;
杰克·韋爾奇則認為:一個人在成為“領導者”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長有關;但在成為“領導者”以后,成功都同別人的成長有關。
領導者應該:
堅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團隊,把同員工的每一次會面都作為評估、指導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的機會;
讓員工不但要懷有夢想,而且還要擁抱夢想、實踐夢想;
深入員工中間,向他們傳遞積極的活力和樂觀精神;
以坦誠精神、透明度和聲望,建立別人對自己的信賴感;
有勇氣,敢于作出不受歡迎的決定、說出得罪人的話;
以好奇心,甚至懷疑精神來監督和推進業務,要保證自己提出的問題能激發員工的實際行動;
勇于承擔風險、勤奮學習、成為表率;
學會慶祝。
結合韋爾奇的定義,我認為領導者最重要的三點特征:
有胸懷:能夠給到自己的下屬合理的展現機會,在大家交付成果以后,敢于把更多的功勞和聲望給到他們,而不是占為己有;
發言有邏輯:真正的領導者懂得坦誠地溝通,而不是追求“爹味十足”地教育人;他們愿意搞清楚團隊遇到的困難具體是什么,基于事實嘗試給出指導、解決方案,而不是什么都沒搞清楚,就勸團隊“善良、開看點”,要求大家繼續堅持;在了解團隊的過程中,領導者能傳遞正向的信息和情緒,并且很明顯地敢于承擔責任;
實事求是:意味著事情的正確與否與職級的高低無關,只與事實有關;領導者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和失誤,不會試圖用威權鎮壓異見,這在國內的職場里比較少見。
就我個人的實踐經驗來看,推行“實事求是”一開始會很內耗,因為年齡大了人都很難否定自己,但一旦接受這個理念,不論是自己還是周邊的人,都會進入更高效和坦誠的溝通場域里,才更有機會“贏”。
永遠不要忘記: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贏”。
四、領導者要能判斷優先級
領導者和大部分精英遇到的問題一樣,當“TO-DO List”永遠做不完時,如何帶領大家走向勝利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前老板傳授了一句受益終身的話:高階人才之間的競爭,光靠智力已經不足以區分大家了,真正能決定高階人才天花板的能力,是“對優先級的判斷力”。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2021年,直到今天我越來越篤定這個判斷。
杰克·韋爾奇也提到類似的觀點:
任何人都能夠處理好短期的問題,如果不斷地提升公司現有業務的話;任何人也都能處理好長期目標的問題,如果堅持自己夢想的話。
而你之所以被選為領導,就是因為有人相信你,認為你既能處理好現有的業務,也能為將來的發展打基礎。
他們認為你有足夠的智慧、經驗和毅力,能很好地平衡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之間的矛盾。
領導力就是處理好每天的平衡問題。
注意,這里的重點是“每天”都能平衡好,要想做到“每天”這個維度,依賴的就是“對優先級的判斷力”。
很多人在職場里干得特別辛苦、痛苦,但最后都無法持續“贏”,原因就是他們對長短期事務的優先級往往有很大的誤判,導致戰術上的勤奮無法彌補戰略上的失誤。
這讓我想起了張藝興在“向往的生活里”推薦的一本書 《不會帶團隊,你就只能干到死》,雖然書的名字有點中二,但準確地描述了沒有領導力的Manager,其工作的常態。
五、如何履行領導者職責?
一個杰出的團隊領導者,需要做好兩件事:
產品/業務設計;
團隊管理。
杰克·韋爾奇在《贏》中重點講述了團隊管理的內容,但事實上很多的所謂領導力培訓,都忽略了“產品/業務設計”職能的重要性。在現實中,一個不懂業務的領導者,僅僅依靠用人和激勵,很難真正帶領大家走向“贏”的結局。
站在“團隊管理”的角度,韋爾奇認為領導者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在:
做團隊評估,讓合適的人去做合適的工作,支持和提拔那些表現出色的人,把那些不適合的人員調開。
提供指導,引導、批評和幫助下屬,提高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
樹立員工的自信心,向員工表達你的激勵、關心和賞識。自信心能夠增強員工的可塑性、冒險精神和超越夢想的勇氣,是勝利隊伍的助燃劑。即使對那些已經有一定信心的人,你也要把握住每個時機,持續不斷地鼓勵他們。要毫不吝嗇地加以表揚,越具體越好。
然而在現實中,很多管理者習慣于在某些時段通過怒罵團隊樹立權威,再在一些時段變得和藹可親,所謂“恩威并施”實現自己的管理目的,這就是非常中國特色的權力管理機制。
盡管當下的中國企業仍在加速現代化,但儒家文明對權力的塑造,隱性地影響著人們對上級的預期和反應,這讓管理實踐很難照搬西方的做法,即使底層邏輯非常認可,可能仍需要做一定的本土化處理。
比如,韋爾奇提到領導者需要當心兩種管理陷阱:
第一個陷阱是最普遍的,那就是你對自己的上級所花費的精力過多了,結果,你太遠離自己的部下,喪失了他們的支持和愛戴。
第二個陷阱則相反,你與自己的部下靠得太近,跨越了邊界,對他們來說,你的舉動太像伙伴,而失去了老板的尊嚴。
很顯然,這兩種情況都是不利的。
但在中國,解決這兩種陷阱最常見的方式是“招聘自己人,而非提升領導力”。
六、如何打造成功的團隊?
關于打造成功的團隊,韋爾奇總結了“4E和1P”的理論,energy、energize、edge、execute、passion;
energy(活力):這種活力指的是:有所作為的精神、渴望行動、喜歡變革,這類人總是滿懷熱情地開始一天的工作,不抱怨工作的辛苦,他們熱愛工作,也喜歡享受。
energize(激勵):指激勵別人的能力,他們能讓其他人快速行動起來,懂得激勵別人的人更能鼓舞自己的團隊,承擔起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務,并且享受戰勝困難的喜悅。
edge(決斷力):只靠激情的演講是不行的,還需要對業務有精準的“判斷+決斷能力”;對那些爭議很大的決策,能適時地停止討論,即使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仍然敢作出決策、承擔責任。
execute(執行力):執行力就是交付結果的能力,這個過程要克服非常多的困難,有執行力的人非常明白,只有“贏”才是目的。
passion(激情):激情指對工作有一種衷心的、強烈的、真正的興奮感。充滿激情的人特別在乎別人,發自內心地在乎同事、員工和朋友們是否取得了成功。他們熱愛學習、追求進步,當周圍的人跟他們一樣時,他們會感到極大的興奮。
就過往的經歷來看,很少有人能滿足4E+1P,尤其在宏觀經濟低迷的周期里,即使在應屆生身上也看不到太多的激情,反而更多的是迷茫和謹慎。但就是這樣的逆境下,領導力的強者才更有機會“贏”;精英之間的勝負場,往往就是在逆境中才能決出的。
對于招聘“高階領導者”,在4E+1P的基礎上,還需要考慮4個關鍵特征:
真誠:這里的真誠是“有關自信和信念”的特質,它能使一個領導者變得勇敢而果斷,這在那些需要采取快速行動的時刻是必不可少的。同時,真誠可以使領導者顯得平易近人,他們的“真”體現在與別人交流的過程中,其傳達的信息能夠觸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某種東西。
對變化來臨的敏感性:優秀的高階領導者需要有一種“預見意外變化”的特殊才能,能感知存量競爭者和潛在競爭者的動向和影響。
愛才:這種領導者會強烈希望周圍的人比自己更優秀、更聰明,有勇氣把最優秀的人集中到自己的團隊里,以此作出更高質量的決策。
強大的韌性:合格的高階領導者能從自己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并重新振作起來,以更快的速度、滿懷自信地繼續前進;擁有這種韌性非常重要,否則當危機來臨時再去領會就太遲了。
七、領導者如何制定戰略?
1. 怎么理解戰略?
韋爾奇認為:“戰略就是對如何開展競爭的問題作出清晰的選擇”。不管生意多大,資金多雄厚,企業也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要競爭就必須要做選擇。
他舉了波士頓查爾斯街兩家小店的例子,來闡述“戰略選擇”問題:
(1)Upper Crust比薩店:占地很小,環境一般,自助式的紙盤,軟飲品類也很有限,顧客要么站著用餐,要么坐在一個很大的、長椅式的桌子旁用餐;這家店的店員也不是特別負責。
可是,Upper Crust的比薩實在太好吃了!投資銀行家、藝術家和警察們都會從早上11點開始排隊,而且在整個午餐和晚餐時間,都始終有超過20人在列隊等候。服務員的工作一刻不停,直到打烊。
Upper Crust的戰略完全是圍繞自己的產品展開的,產品有絕對的競爭力。
(2)Gary藥店:店鋪面積非常小,街旁還有新開的,24小時營業的CVS大型藥店。但不要緊,盡管Gary藥店只有一條狹窄的走廊,但生意卻非常好。
它提供的商品種類很多:從感冒藥到鬧鐘,甚至還有鑷子、削筆刀。銷售的一切反映了周圍居民成分的龐雜。每當有客人進門時,店員都能直呼其名,高興地為他們提供各種建議,從維生素到足底按摩機。小店還提供即時送貨上門服務,每月顧客進行一次對賬結算即可。
在Gary,戰略完全是圍繞自己的服務展開的,以此和連鎖大藥店開啟差異化競爭。
2. 戰略:行勝于言
韋爾奇提到:“如果你想贏,那么在涉及戰略的時候,就要少點沉思,而敏于行動?!?/strong>
只要不是非常成熟的夕陽行業,業務戰略很少能提前設計出來,通常是邊打邊迭代出來的。因為市場競爭的變化因素實在太多了,變化也太快了,沒辦法基于大量的assumption前置做好大部分的關鍵判斷。
相反,往往是對小數據、小樣本的理解與決策力,決定了企業家的核心競爭力。
2016年左右,美團在要不要做外賣這件事上猶豫不決,最終決定all in的點,并不是幾百頁的分析報告,而是美團觀察了餓了么在武漢各高校運行的情況后,發現即使在封閉校園的場景,在武漢這種高校密度下已經能很好地跑起來了,一旦社會化開放,大概率交易規模(GTV)是能做很大的。
隨后,美團開始瘋狂做外賣業務;時至今日,餓了么只剩下兩成市場。
3. 制定戰略的三步法
第一步:做好規劃,為此,韋爾奇總結了“5張PPT法則”:
Page1. 競爭環境描述
問題1:行業都有些什么樣的競爭對手,它們的大小和新老?
問題2:在全球市場里,上述競爭對手各占多大份額?你的企業對哪個市場更擅長?
問題3:行業有些什么特征?
是大眾化低毛利的,還是高附加價值的?還是介于這兩者之間?
是長周期的,還是短周期的?它處在行業增長曲線的什么位置?
決定利潤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問題4:競爭者的優勢和劣勢是什么?他們的產品/研發/銷售能力怎么樣?其企業文化在多大程度上是業績導向的?
問題5:行業的主要顧客有哪些,他們的購買渠道是什么?
Page2. 競爭形勢描述
問題1:過去一年里,各個競爭對手都有哪些可能改變市場格局的舉動?
問題2:是否有人引進了可以改變游戲局面的新產品、新技術或者新的銷售渠道?
問題3:是否出現了新的進入者,它在去年的業績如何?
Page3. 自我評估
問題1:過去一年,你的表現對市場競爭格局有什么影響?
問題2:你是否收購了企業,引進了新產品,挖走了對手的主要銷售人員,或者從某家創新企業得到了一項新技術的特許權?
問題3:你是否失去了過去某些競爭優勢?例:失去了重要的Top Sales/PM/RD,一種特殊產品,或者一項專有技術;
Page4. 競爭變量
問題1:下一年你最擔心什么?競爭對手是否可能達成某種目標后,把你封殺出局?
問題2:對手可能推出什么新產品/新技術?甚至改變行業格局/標準(例:iPhone時刻)?
問題3:會不會發生針對你的并購?
Page5. 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問題1:你能做些什么來改變競爭格局?例如:并購、推出新產品、全球化?
問題2:怎樣做才能讓用戶保持忠誠,甚至比過去更忠實于你,比依賴別人更依賴你?
第二步:“人崗匹配”——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以推動戰略落實。說起來很輕松,但行動起來則不然,因為“找到合適的人”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可能短期內就找不到,也可能會識別錯誤耽誤時間,也可能找到了但團隊之間難以配合。
第三步:敏捷迭代不斷實踐→復盤→迭代,找到最佳路徑。這要求過程管理中,組織要應對各種要素的變化,不斷對目標做合理修正,對過程的實踐做充分的復盤,不斷優化前進的策略,最終實現目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只特立獨行的Eric(ID:EricDai1992),作者:一只特立獨行的Eric
相關推薦
職場上怎樣才能贏?
職場上,有可能實現“情緒自由”嗎?
脈脈 CEO 林凡:當下為什么不會關掉職言?
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的 “變”與“不變”
職場上的不正確是怎么捶打年輕人的
奧運會男籃賽場上,命中率最高的是機器人?
脈脈 CEO 林凡:?當所有公司都有平等對話的內網,職言就可以關掉了
歐陽娜娜P8入職阿里,職場新人機會在哪里?
怎樣才能成為優秀的價值投資者?
入職大廠后,我在職場失去了姓名......
網址: 職場上怎樣才能贏? http://www.bimbinganhajiumroh.com/zhidaoview29961.html
推薦知識

- 136氪首發 | 瞄準企業“流 3804
- 2失聯37天的私募大佬現身,但 3110
- 3是時候看到全球新商業版圖了! 2704
- 436氪首發 | 「微脈」獲1 2638
- 5流浪地球是大劉在電力系統上班 2608
- 6招商知識:商業市場前期調研及 2589
- 7Grab真開始做財富管理了 2515
- 8中國離硬科幻電影時代還有多遠 2241
- 9微醫集團近日完成新一輪股權質 2090
- 10創投周報 Vol.24 | 2076